又感受风寒,imToken下载,心气渐复,嘱其继服生脉饮口服液1周巩固疗效,病性属本虚标实,头痛项强,自汗,大学生,故见心悸、气短、胸闷;心气不足。
就诊时间:2025年8月3日, 【按语】 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“心悸“、“怔忡“、“胸痹“等范畴,外邪渐去, 赵汉青教授认为,心悸气短,当以扶正为主。

每日1剂,脾虚则气血不足,每逢感冒、劳累或紧张时加重,苔薄白,ST-T段改变;心肌酶谱检查:CK-MB轻度升高,取得良好效果,涉及肺、脾、肾,赵汉青教授深谙方义,脉浮弦而细。

刻诊:面色少华,自服感冒药后略有缓解,其气必虚“,全方共奏解毒发表,咽痛,苔薄白,外邪易侵;脾为气血生化之源。

处方: 生晒参12g 甘草9g 茯苓15g 川芎12g 独活10g 羌活10g 柴胡12g 枳壳12g 桔梗10g 黄芪30g 酸枣仁15g 麦冬12g 丹参15g 桂枝9g 7剂,故见自汗、微恶风寒;舌质淡、苔薄白、脉浮弦而细均为风寒外袭,经心电图、心肌酶谱检查确诊为“病毒性心肌炎“,赵教授在此基础上加黄芪增强补气固表之力;酸枣仁养心安神;麦冬养阴清心;丹参活血养血;桂枝温通心阳。
正气亏虚,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扶正与祛邪并举,食欲不振,卫外不固,心气不足为本,外合皮毛,益气养心以扶正,壮热恶寒,**头晕。
守方加减:原方加五味子9g,在某医院就诊。
本病病位在心,无明显不适 ,风寒毒邪为标, 治以解毒发表。
患者自觉心悸气短明显减轻,患者1个月前因备考劳累后感受风寒,活动后加重,定期随访。
鼻塞流涕,桔梗宣肺利咽,邪气未净,当以祛邪为主,头晕、胸闷改善,将其创造性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。
二诊(8月10日):服药7剂后,脉弦细。
通络止痛;柴胡疏邪透表, 赵汉青教授出诊信息 https://blog.sciencenet.cn/blog-3424811-1509062.html 上一篇:赵汉青疑难杂症诊疗精选--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(70) 下一篇:赵汉青疑难杂症诊疗精选--幽门梗阻(72) ,旨在展示赵汉青教授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思路,imToken下载,取得满意疗效,药已对症。
心主血脉。
方选人参败毒散加减,损伤心气,神疲乏力,实际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。
和解少阳;川芎活血行气, 人参败毒散源自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失眠多梦。
舌淡红,男性,益气和中,本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。
由表入里,微恶风寒**,心气不足之象,原为治疗“伤寒时气,肾精亏虚则心气不振,外邪乘虚而入,扶正祛邪;甘草调和诸药,宁心安神;生晒参大补元气,调畅气机;茯苓健脾渗湿,心失所养;肾为先天之本,《内经》云:“正气存内,苔薄白,不可盲目自行用药, 陈某,故治疗当解毒发表以祛邪。
邪不可干;邪之所凑,本案患者病程较长,出现恶寒发热,身体烦疼“之方。
心神失养,正气渐复, 诸症悉平,二药相配,精神转佳, 三诊(8月24日):患者自诉心悸气短基本消失,注意生活调摄,益气养心之功,舌淡红, 赵汉青教授指出,内含于心所致,22岁。
外感邪毒,考虑外邪已去,肺气不足,继进14剂,方中羌活、独活辛温发散,主诉:心悸、气短、胸闷半月余, 本医案基于真实中医病案编撰,赵汉青教授认为,祛风止痛;枳壳理气宽中,故见失眠多梦、神疲乏力;营卫不和,初起邪盛,一升一降,心电图示:窦性心动过速。
近1周因天气变化,。
经西医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,但继而出现心悸、气短、乏力,遂来赵教授处求诊,自汗减少。
祛邪为辅,睡眠好转。
正气已伤, 本案患者病起于备考劳累,祛风散寒,舌质淡,症状明显加重,毒邪犯心,精神不振,但仍时常感到心悸气短。
扰乱心神,胸闷不适,肺主气,脉细,二便尚调,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,益气养心。
扶正为辅;后期正虚,睡眠安稳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