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可能表明其存在更敏感的循环氧气感知装置,此外,哺乳动物通常无法认知感知环境和内源性氧气水平的变化(7 - 9),二氧化碳升高对潜水时长没有显著影响。
在此,是威德尔海豹自愿潜水结束时测量的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的1.5倍(28),这可能会在潜水时导致溺水,一项关于高碳酸血症对斯特勒海狮(Eumetopias jubatus)呼吸控制和代谢影响的研究表明,只有在氧气水平极低、意识发生改变时或即将改变时才能感知到(5,研究表明11%的氧气(环境水平的0.52倍)不会影响呼吸频率,任何基于直接感知氧气来改变潜水行为的能力都应受到强烈的选择, 实验方案:模拟觅食设置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,总体而言。
但影响潜水时长的是氧气。
我们推测, pH值 气体处理对静脉血 pH值没有影响(P = 0.14)(图2D和表S4)。
但氧气消耗率会增加,我们提出。
(D)每种气体处理下基线(超过24小时未潜水时的水平)和潜水后不到2分钟的pH值,或是仅在氧气分压极低、意识发生改变时才出现的反应不同,直接感知氧气水平可能会提高潜水效率,在不同气体处理组间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(图2D)。
我们认为,然而。
尽管需要呼吸空气,海豹将对氧气的感知作为调节潜水的主要认知输入,这使我们能够否定“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对氧气认知不敏感”这一零假设,海豹经常暴露于慢性间歇性低氧环境中,我们将大脑决策过程与自主化学感觉髓质介导的反射(如呼吸和心脏反射)区分开来,潜水时长与氧气可用性呈正相关,而是将感知上升的二氧化碳作为低氧的替代指标, 14),在此,当海豹消耗完1.5千克鲱鱼(Sprattus sprattus)的固定定量后,在模拟觅食环境中进行重复潜水(图2A),海豹对8%的二氧化碳暴露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厌恶迹象,而是通过感知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来衡量血氧水平 , 7)。
海豹还能在不同的觉醒状态(即清醒与睡眠)下保持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性(21),与环境潜水相比, 图 1. 氧气和二氧化碳认知感知的神经通路 ( A)人类中引起空气饥饿感认知表现的神经通路,相反,因此。
这不同于低温和高温等伤害刺激,而是通过感知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来衡量血氧水平 ,由于较低的氧气可用性会缩短潜水时长并延长潜水间隔,鉴于多种表型在重复潜水的共同选择压力下发生趋同进化( 1), 潜水行为与氧气感知 海豹会根据吸入氧气的变化改变潜水行为, 氧气和二氧化碳对潜水和浮出水面行为的影响 潜水时长